谈石斋:画里画外——湖北美术学院陈晶教授讲述中国画的言与意

发布时间:2021-03-22来源:毛安玮浏览次数:1006

武职网讯(通讯员 毛安玮2021年3月18日下午14时45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陈晶应邀来到 “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带来《画里画外——中国画的言与意》的专题讲座,十大网赌正规网址下载全体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陈晶教授讲述中国画的言与意

学生认真听讲

“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问题,绘画所表现和反映的不单纯是它自身所显现的线条、色彩、形象和质感,更多的是对于一定时期人类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的展现。”讲座一开始,陈晶便开宗明义的谈到本次讲座的要点之所在。

接着,她以“中国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语言”、“图像背后的故事”和“绘画透现的文化观念”三个版块分别进行了简明却不失严谨、详实又不觉冗长的讲解。

线条,作为中国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语言,贯穿整个中国画乃至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中。无论是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姿态各异,亦或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栩栩如生,还是直抒胸臆、潦写心中逸气的写意画,线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拥有独立的文化性和内在生命情感的形式语言塑造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蕴含在“图像背后的故事”则从画面内容出发,透过现象使我们得以发觉其中的本质。如果说作为宰相的韩滉作的《五牛图》是在借古喻今、托物言志,那么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瑞鹤图》则是利用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暗示天降祥瑞以便取信于民从而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同为赵佶所作的《芙蓉锦鸡图》则是以古代公认的“鸡有五德”为正面教材告诫自己的臣子要向鸡学习,做五德兼备的官员;而明末清初的画僧朱耷(号八大山人)则又是另一种景象了,他笔下所作花鸟鱼虫还是山石册页,常以呆鸟、白眼鱼和山石倾斜、枯树横枝的景象出现,这个自然与他本是明朝皇室子孙目睹了国破家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终生悲愤不满的心情有关。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自然对于人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西方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而中国人则是将“共生”作为最高理想,所以这也势必影响了东西方绘画中所体现出的不同面貌:如果说西方古典绘画将创造“立体感”、“真实感”作为最高标准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追求则是画家与观者“俯仰于天地间,人在画中游”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如入无我之境的精神境界。

“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作者的文化观念,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成为文化构建的重要部分,传播并书写文化的发展;艺术为人类开辟出一个意志表达的境界,使情感得到慰藉,涵养关爱之心,陶铸同情正义之情操。”陈晶教授最后总结到,本次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阅  宋霞)

 

Baidu
sogou